了解电信诈骗,提高防范能力
一、电信诈骗的概念
“电信诈骗”是一种犯罪行为,违法犯罪者假冒国家机关、医院、朋友等名义,编造被骗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虚假信息,对受害人实施远程操控,骗取被害人向其转账或汇款,非接触式诈骗受害人钱财。
二、电信诈骗的特点
(一)作案过程不接触。
电信诈骗仅是通过使用通信工具与受害人进行联系,受害人不掌握嫌犯体貌特征和其他痕迹物证,难以通过传统比对的方法确定作案者。
(二)作案方式信息化。
嫌犯借助计算机、电话等,通过互联网服务器批量群发短信和群拨电话,诱导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转汇资金,再利用自动柜员机分散提现,给案件调查、嫌犯控制、赃款追缴带来较大困难。
(三)作案形式集团化。
电信诈骗多是团伙作案,有一套为诈骗网络平台提供技术的人员,依托不法营运商在互联网上提供的诈骗网络平台作案;有一班专门拨打诱骗电话的人员;有一批外围人员负责转取赃款。这三部分人员作案时分工明确、组织严密,相互依附、相互配合、流水作业,呈现出明显的集团化、职业化的特点。
(四)作案目标广泛化。
电信诈骗作案分子往往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向某一号段或者某一地区拨打电话、发送短信,侵害对象除地域集中外,无其他特定条件,受害者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受害面非常广泛。
(五)赃款流动快速化。
从银行转账汇款到对方账户,资金到账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实施电信诈骗成功后,嫌犯会在银行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通过网银进行赃款转移,并按照ATM机提款上线分解到众多账号中,然后迅速组织人员提现。若受害人未及时发现受骗,很难在提现前采取冻结止付等控制措施。
(六)社会危害巨大化。
一方面,由于电信网络诈骗对象具有广泛性,受害群体大,对整个社会都构成严重危害;另一方面,其诈骗数额大,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甚至数千万元,使受害人蒙受巨大财产损失,严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对社会的危害极其严重。
三、各种“电信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法
(一)“涉嫌犯罪”诈骗
(二)“信用卡消费”诈骗
(三)“汽车退税”诈骗
(四)“合作炒股”诈骗
(五)“网银升级”诈骗
(六)“消费中奖”诈骗
(七)“意外事故”诈骗
(八)“盗用QQ”诈骗
(九)“电话欠费”诈骗
(十)“朋友急事”诈骗
(十一)“短信汇款”诈骗
(十二)“新生儿补助金”诈骗
四、遇到电信诈骗怎么办?
一是准确记录骗子的账号、账户姓名;
二是尽快拨打110或者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报案;
三是及时准确将骗子的账号和账户姓名提供给民警,由公安机关进行紧急止付。